忻州地區(qū)清代文武進士分布(上) |
2025年07月01日 08時06分 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 |
徐繼畬殿試名次卷 20世紀80年代,五臺籍著名文學家、教育家徐士瑚回到家鄉(xiāng),贈送大量珍貴書籍,其中包括一本由郭榮生所著的《清朝山西進士》。書中在各州縣進士名錄結尾,均以山西文風、武風為背景,對當?shù)匚幕l(fā)展給出評價。據(jù)書載,清代全國考中進士2.6萬余人,忻州地區(qū)有進士200余人,具體情況如下。 代縣 代縣有文進士32人。馮右京,字左知,順治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,改荊西道監(jiān)察御史,巡按山東。馮云驤,字訥生,順治年間進士,官至福建糧儲道、四川提學僉事。馮云骕,字懿生,馮云驤之弟,康熙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,后任江南鄉(xiāng)試正考官。馮雍玉,康熙年間進士,任南寧府同知。馮允升,雍正年間進士,任嘉和知縣。馮元方,雍正年間進士,任廣西按察使。馮祖悅,字敬齋,雍正年間進士,任戶部員外郎,充陜西鄉(xiāng)試正考官。馮祁,字昭余,乾隆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。馮履成,乾隆年間進士,任文安知縣。馮履謙,乾隆年間進士,順德知縣。馮晉祚,字介亭,乾隆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,后以吏部員外郎充江西鄉(xiāng)試副考官。馮兆峋,字湘巖,乾隆年間進士,后以刑部主事充云南鄉(xiāng)試正考官。馮清聘,字應三,號菊人,嘉慶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,紹興府知府。馮芝,嘉慶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,后以檢討充湖南鄉(xiāng)試副考官,歷恩典學正,禮部左侍郎。馮江錦,道光年間進士。馮志沂,道光年間進士,光祿寺卿銜。 郎若伊,字耕莘,號醒石,乾隆年間進士,后考選山東道御史,升直隸按察使。郎千里,乾隆年間進士,任安義知縣。郎汝琛,嘉慶年間進士,國子監(jiān)助教。 崔映淮,乾隆年間進士,任運司教授。崔特峰,乾隆年間進士,任成都府同知。 賈車公,乾隆年間進士,任南昌府同知。賈輪,乾隆年間進士,任鄖縣知縣。 劉愫,康熙年間進士,任長武知縣。范林嵋,康熙年間進士,任孝豐知縣。施陽林,雍正年間進士。安泰,乾隆年間進士,任樂亭知縣。張鳳瑞,乾隆年間進士,任汾州府教授。郝應宿,道光年間進士,任吏部考功司主事。趙履道,同治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。龐璽,字次符,號印川,同治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,改江南道御史,終平?jīng)龈@钪泻?,光緒年間進士,直隸即用知縣。 代縣文進士中點翰林者8人,為馮右京、馮云骕、馮祁、馮晉祚、馮清聘、馮芝、趙履道、龐璽。馮家為代縣百年望族,前后出進士16人,6人點翰林。乾隆年間進士馮履成有兄弟五人,弟弟履泰、履豫、履豐皆為舉人,履謙為進士,周圍人稱“馮家五子登科”。代縣進士在乾隆朝最盛,除馮家外,郎姓出進士3人,崔姓出進士2人,賈姓出進士2人。 此外,代縣有武進士9人。馮朝輔,康熙年間進士,任安康衛(wèi)守備。張震麟,康熙年間進士,任侍衛(wèi)。任振翼,康熙年間進士,任江南長淮衛(wèi)守備。賀祺,雍正年間進士,任江南金山衛(wèi)守備。張夢麟,張震麟之弟,乾隆年間進士。孫爾桂,乾隆年間進士,官至云南普洱鎮(zhèn)總兵。郎清源,嘉慶年間進士,任安徽佃湖營都司。馬敬,咸豐年間進士,任江蘇太倉衛(wèi)守備。王子元,同治年間進士,任署東路營守備。 五臺 五臺有文進士16人。楊璦枝,康熙年間進士。鄭山(喜),字錦峰,號樂山,康熙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,吉安府知府。梁明德,雍正年間進士,任德化知縣。鄭王弼,乾隆年間進士,任婁縣知縣。武維揚,乾隆年間進士,任寧武府教授。史天顯,乾隆年間進士,任蒲州府教授。田甘雨,乾隆年間進士,任江浦知縣。王作哲,乾隆年間進士,任平陽府教授。劉溥元,乾隆年間進士,任內(nèi)鄉(xiāng)知縣。徐潤第,乾隆年間進士,任施南知府,其子為徐繼畬。王丕顯,道光年間進士,任桐盧知縣。徐繼畬,字松龕,又字健男,別號牧田,道光年間進士,歷任廣西巡撫、閩浙總督、總理衙門大臣等職,為官30余年,在文學、歷史、書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,著有《瀛寰志略》《古詩源評注》《退密齋時文》《退密齋時文補編》等。李永清,道光年間進士,山東即用知縣。郭安仁,同治年間進士,任刑部主事。裴作則,光緒年間進士,后任陜西汧陽知縣。渠綸閣,光緒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。五臺文進士中,鄭山(喜)、徐繼畬、渠綸閣3人點翰林。 郭榮生著《清朝山西進士》 繁峙 繁峙有文進士7人,宮耀月點翰林。張春慶,康熙年間進士,任內(nèi)閣中書。宮伯元,雍正年間進士,任平陸教諭。李子郁,乾隆年間進士。胡延夔,字子韶,咸豐年間進士,光緒年間補授山東道御史,后遷順慶府知府。陳桂芬,咸豐年間進士,任河南知府,特用道加三品銜。謝秉鈞,同治年間進士,發(fā)河南即用知縣。宮耀月,字竹樓,光緒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,改齊東知縣。 繁峙有武進士5人,其中參將楊映河爵秩最高。張淑心,順治年間進士。張鵬翼,康熙年間進士,任山東濟寧都司。楊映河,道光年間進士,任廣西全州參將。賀遐齡,同治年間進士,任水泉營守備。鐵亮廷,同治年間進士,任侍衛(wèi)。 崞縣 崞縣有文進士27人。張允中,順治年間進士。張士瑄,雍正年間進士,任偏關教諭。張維城,雍正年間進士,任無極知縣。張車(宏),乾隆年間進士,任朔平府教授。張三奇,乾隆年間進士,任永寧知縣。張濟世,乾隆年間進士,任新安知縣。張棣,道光年間進士,任靜海知縣。張登瀛,同治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,擢侍讀,又任貴州學政。張憲文,光緒年間進士。 李期遠,康熙年間進士,任吏部郎中。李燕生,字華宸,康熙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。李徽,字符綸,雍正年間進士,補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,先后任觀風整俗使、僉都御史。李毓馨,道光年間進士,任定番州知州。李毓珍,道光年間進士,任涉縣知縣。 趙來震,乾隆年間進士,任眉州知州。趙光搢,道光年間進士,任商州知州。趙昞,本名啟眷,道光年間進士,任當涂知縣。 賈復元,順治年間進士。賈滶,康熙年間進士,任平原知縣。 聶瞻宮,雍正年間進士,任雩都知縣??焊?,乾隆年間進士,任進賢知縣。鄭永修,嘉慶年間進士,任全州知州。武訪疇,道光年間進士,延榆綏兵備道鹽運使銜。宋志濂,咸豐年間進士,任鳳縣知縣。孟丕榮,咸豐年間進士。曹佐式,光緒年間進士。梁善濟,字伯強,光緒年間進士,欽賞檢討。 崞縣文進士中,李燕生、李徽、張登瀛、梁善濟4人點翰林。張姓出進士9人,1人點翰林。李姓出進士5人,2人點翰林,另李毓馨、李毓珍為“兄弟進士”。趙姓出進士3人,賈姓出進士2人。 此外,崞縣有武進士8人,楊崧為中軍參將,官階較高。蓋名發(fā),乾隆年間進士。楊崧,乾隆年間進士,為浙閩督標中軍參將。李慶春,乾隆年間進士。趙飛鵬,道光年間進士,任四川營守備。宋煌,道光年間進士,侍衛(wèi),后任廣西都司。武化道,道光年間進士,侍衛(wèi),后任湖北云溪守備。郭思瀑,同治年間進士。蘇效忠,同治年間進士,分山東營即用守備。 定襄 定襄有文進士13人。牛少宏,字玉怡,乾隆年間進士。齊建中,字懋先,乾隆年間進士。劉嗣漢,乾隆年間進士。薄人龍,乾隆年間進士,任新寧知縣,后改平陽府教授。鞏懿修,乾隆年間進士。郭安齡,嘉慶年間進士,翰林院庶吉士,改羅次知縣。牛福田,嘉慶年間進士,任四川知縣。李镕經(jīng),嘉慶年間進士,任建昌府知府。侯親賢,號廉石,嘉慶年間進士,任禮部主事。郭安鈺,道光年間進士。吳翰書,道光年間進士,任廣宗知縣。梁述孔,道光年間進士,任貴州知縣。張志賢,同治年間進士,任北流知縣。定襄文進士中,郭安齡點翰林,郭安齡、郭安鈺為“兄弟進士”。 此外,定襄有武進士5人。徐漸逵,道光年間進士。傅續(xù)祖,道光年間進士,官至福建邵武參將。牛步云,同治年間進士。張兆福,同治年間進士。王企賢,同治年間進士。(任復興) 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 |
【關閉窗口】 |